乐器法和配器
软件音源
Kontakt是一个非常常用的采样器,真正编曲中很多采样音源都是通过Kontakt采样器加载的,课程中没有用到Kontakt音源,是因为避免优质音源掩盖编曲本身细节方面的问题。
注意,因为Kontakt中的采样音源都很大,所以一般装在移动硬盘上,用的时候再插上去,但是需要保证盘符一致,否则会找不到。
由上图可见,课程中各种类型的音源都用到了(多通道、单通道、loop音源……)
架子鼓
低音大鼓
-
整个架子鼓中声音最低最重的一件,用来铺设主要节奏。
-
音乐中越是低音和低频的部分,对节奏的作用是越强的。
嗵嗵鼓
- 嗵嗵鼓由小到大,声音由高到低,分为高音嗵鼓-中音嗵鼓-低音嗵鼓。
- 嗵嗵鼓一般不在平稳进行中使用,一般在过度位置和特殊情况使用。
- 嗵嗵鼓不能和踩镲同时发声,因为不符合实际敲架子鼓的情况,嗵嗵鼓一般是两只手同时敲,此时不可能再让踩镲发出声音。
- 在使用乐器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贴合现实情况,因为听众们已经听了很多年音乐了,对各种乐器其实有一种惯性,如果乐器脱离现实,那么可能对导致听起来很怪的情况发生。
军鼓
- 主要作用是与底鼓形成稳定互动,来协调主节奏,频段居中,属于中频鼓。
- 军鼓下表面有一个响弦,与上表面产生共振,使音色更加响亮,下方的响弦可以通过响弦离合器调整以改变音色。
- 有敲击鼓面和敲击鼓边两种敲法。
踩镲
- 闭合敲击(Closed Hit)- 闭镲:这是最常见的踩镲敲击方法。脚踩住踩镲踏板,使两块钹紧密闭合,然后用鼓棒敲击闭合的钹面。这种方法产生的声音干净、尖锐,常用于各种音乐风格中。
- 开放敲击(Open Hit)- 开镲:在这种敲法中,鼓手在敲击钹的同时,稍微松开踩镲的踏板,让两块钹略微分开,产生更加持久和共鸣的声音。开放敲击通常用于添加音乐的动态和变化。
- 半开放敲击(Semi-Open Hit)- 半开镲:这是介于开放敲击和闭合敲击之间的一种方式。钹面只是部分分开,产生的声音比闭合敲击稍微开放一些,但又不像完全开放敲击那样有很强的共鸣和持续性。
-
脚踏(Foot Splash)- 踏击踩镲:这种技巧涉及迅速并强烈地踩下踩镲踏板,然后迅速松开,使钹片相撞并迅速分开,产生“溅水”般的声音。这种技巧常用于添加特殊的音效或强调某些节奏。
-
低音大鼓-军鼓-踩镲分别构成了歌曲中的低频中频高频部分,共同构成了歌曲的主节奏框架。
吊镲
- 吊镲一般是用鼓棒的棒身直接敲击镲的边缘,使其声音非常有爆发力,一般用在情绪爆发的位置,例如主歌进入副歌的位置,或者加花过渡的位置。
叮叮镲
- 叮叮镲一般是用鼓棒头部敲击镲面,氛围感很强。
- 还有一种敲法是用鼓棒点叮叮镲接近中心固定点的区域,延音较少,音头相对较脆亮。
- 因为叮叮镲用于副歌连点提供氛围,如果发现由于高频,氛围感过强,有些吵的时候,就可以两种敲法交替进行,稀释高频,让其听起来不那么吵。
- 镲面的面积越小,音高越高,而叮叮镲是面积比较大的镲,所以其音高比较低,比较浑厚。
鼓棒互相敲击
- 鼓棒相互敲击也可以作为架子鼓的组成成分。
- 敲击鼓边演奏的部分可以替换为敲击鼓棒来演奏,效果说不定也很不错。
架子鼓常用节奏型
阿舜老师的鼓组键位表
只要用到了架子鼓,那么在音乐平稳进行的过程中,强拍上一般必有底鼓。在特殊加花和局部变化的位置不一定要有底鼓,因为这些位置可能出现底鼓的切分节奏(切分节奏就是底鼓不出现在强拍上)。
除了强拍以外,底鼓其他的出现位置就奠定了歌曲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节奏型。
常用节奏型示例:
复合拍
复合拍的特点是每个拍子可以被均等地划分为三个更小的单元。例如现在我们的曲子是4/4拍的(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我们在每一拍中,再细分3小拍,那么这就是4/4拍复合3/4拍。
我们常见的6/8拍,其实就是2/4拍复合3/4拍。
在我们编配复合拍的架子鼓时,主套鼓(底鼓和军鼓)框架基本还是按照大的节拍类型的一个小节为单位来打的(即强拍底鼓弱拍军鼓),复合的小节拍类型只是影响了个别的底鼓和踩镲这类细分的音符所在的位置。
4/4拍复合4/3拍:
常见符合拍:
如何在Cubase中将每一拍分成3个更小的单元?
注意,复合拍与混合拍不一样,混合拍是不同节拍类型在同一首曲子中混用。
具体节奏型
上面这个将踩镲划分为八分音符来打,还可以划分成十六分音符来打,如下图所示:
具体风格要看我们的曲子对节奏紧凑程度的实际要求。
我们知道踩镲有四种音色,这四种音色都可以作为踩镲平稳进行的打击,但是要注意,镲片的打开程度越大,延音越长,造成的节奏气氛就越强,因此要根据曲子实际情况进行编配。
完全用开镲和叮叮镲的功能就类似了,一般是在副歌高潮部分,主歌一般不会这么打,因为气氛不需要过强。
另外闭镲不断敲击的过程中,个别位置也会用开镲来调节节奏的气氛,使其不再那么沉闷。
常用节奏型资源汇总
我们在编曲过程中,可以复用很多的常用节奏型,即节奏型的最佳实践,这里汇总了一些常用的节奏型,我们可以根据曲风的不同需求,来尝试和选择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搭配。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些节奏型的mid文件需要放到对应音源插件的midi轨道上,否则无法正常播放。
常用节奏型网盘链接:常用节奏型
补充
鼓边替代军鼓
很多时候我们使用鼓边替代军鼓,形成一种比军鼓稍弱的架子鼓形式,这样子就可以在切换军鼓后起到一种强调和凸显的作用,使气氛的增强更加明显。
闭镲和半开镲交替出现
很多时候我们使闭镲和开镲交替出现,构成高频处的稳定节奏,同时我们可以将开镲点缀其中,形成一种过渡的感觉。
开镲连续演奏
我们在气氛更强的位置可以用全部用开镲进行连续演奏,形成一种更强的气势,比如在主歌中用闭镲和半开镲,进入副歌后全部用开镲,气势瞬间达到最高点。
开镲替换叮叮镲
叮叮镲与开镲的作用是比较相似的,气氛也是比较浓重的,因此叮叮镲和开镲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但是由于叮叮镲和开镲的音色其实不太一样,所以具体用开镲还是叮叮镲,这个要因歌而异,哪种听起来更和谐就使用哪种。
增强气势的方法
比如我们要让副歌的气势凸显出来,营造一种更强的气氛和情感基调,我们可以让主歌部分使用鼓边代替军鼓,并使用闭镲和半开镲,到达副歌部分之后,我们将鼓边换成军鼓,然后全部使用开镲或叮叮镲。如此一来副歌的气势与主歌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副歌的气势以及强烈的情感,本质上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方法。
吊镲的作用
吊镲可以在转折的位置起到一个气氛爆发的效果。
滚镲
由弱到强又自然衰弱的音效,适合用在过渡位置,起到一个情绪缓冲和转折的效果。
电鼓及其他打击乐器
电鼓特点
-
电鼓的打击密度一般比架子鼓更密一些,因为其延音较短。(非必须)
-
如果觉得电鼓某部分音色比较薄,气氛比较薄弱,可以多垫上几层让其音色变厚重,如下图所示:
DJ鼓
DJ鼓是一种打法,一般使用电鼓来打。
实际上就是“动次打次”那种类型的编排方式,一般在乐曲平稳进行的每一拍上都有底鼓,开镲一般出现在每一拍反拍位置(即后半拍),所以会产生一个“次”的音效,与每一拍的底鼓连在一起,就产生了“动次打次”的效果。
DJ或电子音乐过渡位置经常会用类似滚镲的音效。
其他打击乐器
一下这些统称为小打,可以点缀于主套鼓之中,起到增添气氛的作用。
手鼓
可将其穿插于架子鼓之间,丰富音色。
民乐套鼓
风铃
可以产生“哗啦啦”的声音,常用在过渡或情绪点缀的位置。
三角铁
用于高频处的点缀,效果很不错。
沙锤
KONTAKT打击类音色推荐
架子鼓推荐
电鼓推荐
贝司
贝司主要负责低音声部,在音乐里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基本所有流行音乐里面都会添加贝司这件乐器。
对于整个音乐的节奏来说,噪音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底鼓,而乐音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贝司。
结构
注意事项
- 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一般都是我们和弦的低音(低音一般选择与和弦根音相同音级的音,用于铺底,同时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变化,详见乐理基础)
- 节奏方面,贝司的主节奏一般会与主套鼓中低频鼓(如架子鼓的低音大鼓)的主节奏重叠在一起,形成并行的状态,对主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意这里突出标记了主节奏,因为在不影响主节奏的情况下,贝司是可以有一些变化的)
- 贝司要以底鼓为基础进行编写,一般是现有底鼓再有贝司,是用贝司来适应已有的底鼓。
- 贝司不仅仅能演奏低音,还可以演奏中音,甚至是十分华丽的旋律也是可以的。
- 贝司还有一种演奏方式叫Slap,Slap技术主要用于电贝司,它通过以手指(通常是拇指)强力击打弦来产生一种特有的节奏性和打击感。由于带有一定的打击感,所以其音头很强,比较适合旋律的编配。
木贝司
- 木贝司比电贝司音头要弱一些,整体上来说没有电贝司那么强烈,因此其可以在主歌部分配器较弱的时候使用木贝司,当进入副歌的时候替换成电贝司,达到一个更加强烈的听觉效果。
- 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如果不用弓去拉它,而是用手指去拨它,那么它就可以替代音乐当中的木贝司,因为其音色比较接近。
合成贝司
因为合成贝司是模拟乐器,所以其没有音高限制,可以出现在任何音高区域,尤其在电音类歌曲中非常常见。
KONTAKT贝司类音色推荐
钢琴
钢琴共有52个白键,36个黑键。
弱音踏板使音色更柔和;延音踏板会使琴的声音自然衰减,如果不踩延音踏板,手指松开的那一刻声音就会停止;中间踏板在立式钢琴起到减小音量的作用,在三角钢琴中起到选择性延音的作用(一般没用)。